| 首  页 | 中心简介 | 疾病控制 | 政策法规 | 公共卫生 | 卫生检验 | 健康教育 | 党群工作 |
 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>新闻信息>综合信息>健康教育>健康指南>传染病防制知识>正文
预防手足口病,从家长做起
作者:胡传琛 | 来源:传免科 | 发布日期:12-12-20 10:25:28 | 点击次数:[] | 文字调整[][][]

 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,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以EV71及CVA16型较为常见。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,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,成人在成长过程中已获得了免疫力,多成为隐性携带者,发病极少,5岁以下儿童多数未获得免疫力,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。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较多,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,儿童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、毛巾、手绢、茶杯、玩具、食具、奶具以及床上用品、内衣等引起感染,此外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(飞沫)传播,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、食物,也可发生感染。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,全年均可发生,一般4-7月为发病高峰。病毒传染性强、传播途径复杂、传播速度快,容易出现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。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的单位可发生暴发。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-10天,急性起病、发热、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,手、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、疱疹,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,疱内液体较少。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、肺水肿、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,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进展快,易导致死亡。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,以支持疗法为主,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。
  由于儿童多缺乏自我控制能力,而且成人可以隐性携带者从而成为手足口病的传染源,因此,家长在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。
  如何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?
  1.散居儿童的预防控制措施
  (1)家长饭前便后、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;看护人接触儿童前、替幼童更换尿布、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;
  (2)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、曝晒或消毒;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,居室要经常通风,勤晒衣被;
  (3)婴幼儿使用的奶瓶、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、消毒;不要让儿童喝生水、吃生冷食物;
  (4)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,避免接触患病儿童;
  (5)儿童出现发热、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规范的医疗机构就诊,以免误诊;
  (6)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,以减少交叉感染;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,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。
  2.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
  (1)每日进行晨检,发现可疑患儿时,要采取立即送诊、居家观察等措施;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;
  (2)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,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,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;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,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;
  (3)教育、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,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;
  (4)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;定期对玩具、儿童个人卫生用具(水杯、毛巾等)、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;
  (5)定期对活动室、寝室、教室、门把手、楼梯扶手、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;
  (6)托幼机构应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、消毒,工作人员应戴手套,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;
  (7)托幼机构应配合卫生部门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。

手足口病患儿手部疱疹

手足口病患儿脚部疱疹

手足口病患儿口腔咽后壁黏膜疱疹

手足口病预防措施

上一篇:
下一篇:

Copyright ©2007-2012 www.jxxycdc.cn
本网站由新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版权所有

地址:江西省新余市科环西路
邮编:338000
联系电话:0790-6442446、6421570

传真:0790-6456853
网站备案号:赣ICP备2022003559号-1
Email:jxxycdc#189.cn(注:#改为@)

建议:使用800×600以上屏幕分辨率,IE5.5及以上版本,FlashPlayer8.0以上版本能更好地访问本网站